1. 首页 > 茶百科

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 匠心传承茶叶

匠心传承安溪茶文化

铁观音——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最闪亮的名片。在几千年的制茶史上,勤劳勇敢的安溪人民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了品质优良的世界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特而迷人的安溪茶文化。 。

“谈天下事,必先品观音茶”。亲戚朋友见面,都要争茶。迎宾时,要喝茶。婚丧嫁娶时,都要喝茶。与人打招呼时,要互相奉茶……茶已经渗透到茶镇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铁观音也成为安溪人的精神图腾。

不久前,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年来,安溪以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契机,不断加强种质资源和生态景观保护,建立健全制茶技艺和茶文化传承机制,在保护、振兴、做优的同时,利用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 ,弘扬和振兴中华茶文化。

代代相传

安溪茶历史悠久,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末。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起,安溪茶叶作为重要商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英语中的“茶”一词是由闽南语“茶”音译而来。

安溪县茶管委办公室主任陈志明自豪地说:“乌龙茶半发酵生产技术的创造、珍稀茶树品种安溪铁观音的发现和栽培、茶树短芽的发明” ——割穗繁殖技术是安溪劳动人民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晶,公认安溪茶人对世界茶文明史做出了三大历史贡献。

位于安溪县西坪镇松岩村松林头大石坑石崖上,一棵茶树亭亭玉立,在山地上显得别具一格。远远望去,茶树与石崖相得益彰,仿佛一只大乌龟背着一棵茶树缓缓而来。细看,茶叶呈椭圆形,叶肉厚实,芽叶鲜红,翠绿,枝繁叶茂。

“魏氏铁观音母树被发现已有300多年了。”安溪铁观音魏殷第九代传人魏跃德说,他的祖先魏殷发现母树后,通过压条繁殖,将孕育出来的茶苗交给周边茶农种植茶叶,促进了铁观音的定居。下落于安溪各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魏跃德始终坚持魏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十八步制茶工艺,诞生了著名铁观音品牌“魏十八”。

“安溪半发酵乌龙茶的制作技术是苏龙首创的,闽南语‘苏龙’与‘乌龙’谐音。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村民们将按照他的方法制作的茶称为乌龙茶。这项技术需要3年的经验,10道工序,36小时的精心烘焙,赋予了安溪铁观音独特的“兰香”和“观音”。魅力”,陈志明说道。

精湛、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印证了安溪茶人代代相传的工艺精神。 “为了实现健康安全的茶叶种植技术,我们专门去杭州请教了专门从事有机茶的专家,从荒山开垦开始,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有机茶的生产标准。 ”安溪县有机茶协会会长平说,雅有机茶董事长王建仁表示。

在安溪,像魏跃德、王建仁这样不遗余力传承茶文化的人还有很多。近年来,安溪大力培养高素质茶文化人才。现有铁观音大师8人,铁观音名匠26人,国家级制茶大师8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人,省级9人;安溪铁观音大师大赛已连续举办4年,支持和鼓励大师工匠工作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制作工艺研究研讨会等建设,建立全链条“传授指导”机制。不仅如此,安溪还与福建农林大学合作成立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推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学院实施‘产业人才培养’工程,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班等各类特色培训班,已培养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新型农民1000余名,领军人才、行业大师2000余名。茶产业重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才7万多人。”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教授高水莲说。

乡村振兴

“山是聚宝盆,茶树是金银,在山上种茶树,就不愁吃、穿、住。”这句流传在安溪的民间茶谚,形象地说明了茶对于安溪民生的重要性,也是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被认为是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安溪来说,茶叶是支柱,是民生,是特色,是安溪从一个贫困县转变为全国百强县的引擎。 2021年,安溪县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茶叶总产量6.2万吨,涉茶总产值280亿元。安溪80%的人口从事茶相关产业,农民纯收入的56%来自茶产业。茶承载着千千万万茶乡人的致富梦想。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我们在保护和传承铁观音茶文化的同时,积极拓展农业文化功能,探索传承、保护、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息县农业农村局农科所所长胡水利表示,安溪积极探索茶农共享机制,建立“茶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动机制。 )”推动58%的农民入社或到企业就业,帮助13.8万户农户增收致富。

从种茶到卖茶,从茶艺到教学……有数十万女性。他们的力量贯穿于采茶、制茶、茶艺、茶文化等各个方面,使安溪铁观音变得更美、更香、更迷人。遥远。 2019年3月,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安溪县妇联等单位牵头在安溪建立了全国茶界首个以女性为中心的培训中心,让她们全方位参与坚持以茶为主体,以茶叶种植和制茶为主。帮助妇女就业、创业。

“学院刚成立时有95人,现在有387人。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学院的培训,加入学院提高文化素养、提高技能、创新创业,并实现自我价值。”安溪铁观音女茶师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中心主任何还珠说。

安溪人不仅会泡茶,还会卖茶。安溪茶商遍布全国各地。如今的安溪茶商不仅销售铁观音传承茶文化,还经销武夷岩茶、普洱茶、白茶、绿茶、红茶等茶叶,形成了“安溪人卖百茶”的格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全国乃至全球茶叶市场上。角色。

近10年来,安溪茶产业日益显现出区域集聚、集群发展的特点,形成了以巴马茶业、花香园等为骨干的现代专业茶生产集群,一些龙头企业正筹划“走出去”。民众。 。

巴马茶业是全国茶品类知名连锁品牌企业。该公司总工程师林荣熙表示:“公司连续10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7.4亿元;近两年,巴马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原产地的纳税茶叶企业。”

“依托这些企业,安溪初步形成了集名茶加工基地、专业精制、商贸物流于一体的现代茶叶产业链。”陈志明介绍,安溪企业在茶叶深加工、智能茶机械、茶叶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 、共性技术研究均处于国内前沿。在茶产业配套方面,安溪拥有茶叶包装、茶杯、茶盘、茶桌、茶家具等茶具生产企业近500家,以及上千家批发零售店。安溪及安溪茶商生产或经销的茶配套产品占全国茶产业配套市场的一半以上。

保护和促进

悠久的茶产业发展历史、精湛的半发酵技术、丰富的茶树基因库、多样的茶园生态系统等,共同形成了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

陈志明说:“安溪茶树品种丰富,有100多个茶树品种,被誉为中国茶树种子资源库。1984年国家审定的第一批30个茶树品种中,安溪县就占了6个。”安溪还有陆生野生动物152科69科283种、940种。

长期以来,安溪按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标准,对茶产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实行“林长制”和“河(湖)长制”;推广绿色、优质、高效的茶园生态治理技术,实施有机代肥、声光电智能病虫害防治技术、“猪-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我们现在种植茶叶,主要采用自然农法和生态管理方式来维护生物多样性传承茶文化,基本不使用农药。我们利用粘虫板、诱虫灯和光声干扰设备,创新性地运用传统的害虫防治知识,提高害虫防治水平。减少了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避免了对生态系统食物链的破坏,使茶园生态更加健康稳定。”茶农、安溪县茶园生态管理研究会会长刘金龙说。

2021年5月,安溪县农业农村局与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茶叶生态医院,提供茶园生态诊疗。 “茶生态医院是以茶园生态为特色的全茶产业生态化管理,提高整体茶生态水平,预防茶树病害。”高水莲说道。

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铁观音茶文化体系、美丽的茶园、芬芳的茶香……安溪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安溪还在全国率先发展集生产、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茶庄园业,大力培育文旅新经济。目前,安溪已初步建成云岭、花香园、高建发等22个特色茶庄园,每年吸引消费者超过200万人次,创造旅游收入约12亿元。

“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和茶产业基础,通过打造集休闲、度假、体验、观光于一体的茶主题茶庄园,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茶庄园将成为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之地。复杂的。”中茶资本集团、云岭茶庄园董事长陈家勇表示。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体系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我们将整合资源,讲好安溪茶的故事。安溪茶的故事要从土壤、种子开始,到茶园,再到整个茶园。” “最终,我们的目标是向世界输出文化,弘扬中国茶文化。”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划办公室主任张长水说。 。